当前位置:首页 -> 敬业奉献 -> 正文
凌尚前
编辑:李冠宏    2015年03月31日 16:05

凌尚前

凌尚前带领哨员在哨房后面的石头缝里抠出几畦地种上丝瓜、四季豆等,让大家都能吃到蔬菜。

34年风雨巡逻路,34载哨所戍边情。广西那坡县天池民兵哨所哨长凌尚前从进哨所那天起,在哨所站岗放哨,在边防线巡逻执勤,就成了他生活的全部。34年的坚守,用行动诠释忠诚。所在哨所先后被广州军区授予“英雄民兵哨所”荣誉称号和“先进边(海)防哨所”,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,二等功2次,三等功5次。其本人9次被各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,12次被评为边防执勤先进个人,4次被评为优秀民兵哨长,百色市道德模范,一摞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,见证着一位“和平守望者”的戍边情怀。

34年的戍边,只因“家是国的家”

从国家二级口岸——平孟口岸出发,沿逶迤的边境公路盘旋10公里到达天池。此天池非彼天池,这里没有青山绿水与碧波荡漾,有的是绵延不绝大石山的贫瘠和荒凉。哨所在海拔1200多米的半山腰,昔日南疆战火硝烟散去,留下安静与孤寂。

1981年3月,18岁的凌尚前来到离家5公里的天池民兵哨所。放下书本,扛起钢枪,一种自豪感在心中萦绕。“家是最小国,国是最大家,家若没了国,家也不成家。”见证了战火硝烟在边境燃烧的凌尚前,对这歌词有着更深的体会。

34年间,凌尚前有过数次选择离开的机会,但他毅然选择了坚守。

20世纪80年代末,镇里以招干的形式从哨所选拔一名哨员当专武干部,这是身份与待遇的转变。当时哨所有两名同志符合条件,已当副哨长并作为首选的凌尚前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另一名同志。

90年代初,哨所裁员整编,好多同志都想趁机离开,凌尚前因工作出色被上级调整到镇里工作。不几天,凌尚前听说哨所的人都想走,刚到镇里报到的他打了报告回到哨所。

时过境迁,当年好多和凌尚前一起并肩战斗的同志,有的成为科、处级干部,有的成为边境贸易老板,有的通过外出务工脱贫致富。唯有凌尚前,还坚守在那个听起来美妙动听、生活起来“苦苦支撑”的“天池”,当一名“和平守望者”。

哨员们掰起指头为凌尚前算了一笔账。从刚进哨所时的月工资30元,算到80年代平均每月90元,90年代平均每月300元,新世纪平均每月600元,去年下半年增至1450元,凌尚前34年的总收入约14万元,还不如有的老板一个月赚的多。

“航母要人开,树茂靠人栽,有人适合当官发财,有人适合挖地种菜,我嘛,最适合还是扛枪放哨。”谈起利益得失,凌尚前没有丝毫懊悔,他还乐呵呵地编起了顺口溜。

34年的愧疚,道是无情亦有情

两间木屋,屋顶瓦片稀疏,四壁透风,任何家电在这个家里都是奢侈品。这就是凌尚前的家。

在村里,凌尚前的房屋与邻居很不协调。左邻右舍,大多盖起了两层以上的楼房,少数邻居搬出了村庄。只有他的木屋,像风烛残年的老人在风雨中喘息。村里有人说他傻,有的说他对家人无情。

一提起家,这个“无情”的汉子眼睛不时湿润。

对年逾80的双亲,凌尚前愧疚。他是独子,上哨所时正是家里的壮年劳力,父母还是支持他去了守哨。后来年事渐高,积劳成疾,凌尚前拿不出足够的钱让父母得到有效治疗,端茶送水也少做到。一次,父亲干农活时左腿摔成骨折。在县卫生院,凌尚前东拼西凑借来的钱远不够手术治疗费用,情急之下他想到了卖血,几经打听,瞒着家人连夜乘车200多公里到市里,第二天又火速赶回把卖血换的1000多元钱往妻子手里一塞:“我的假期已到,老爸就全靠你了。”

对两个孩子,凌尚前也愧疚。因常年在哨所,孩子心目中爸爸是个来去匆匆的客人。因经济拮据,他不曾为孩子买过玩具。父爱,对两个孩子是那样陌生。女儿9岁时,见同学们都有文具盒和书包,心里很羡慕,他狠下心买了个10元钱的帆布书包,女儿才丢了用蛇皮口袋缝制的书包。2011年7月,21岁的儿子和19岁的女儿分别在中专和高中毕业,凌尚前感到,孩子从小就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,现已无力再供孩子深造,心里惴惴不安。

对妻子,他更愧疚。哨所离家只几公里,但他们一直过着“牛郎织女”生活。凌尚前每月有4天轮休,但这个假期常没个准儿。妻子偶尔怨言,但还是用勤劳和善良与柔弱的肩膀支撑起这个家。

“村里打工的,做边贸生意的,就连种地卖菜的,都比他强,以前几十块涨到几百块现在也才一千多点的工资,一分掰成两半花都不够养家,有好几年我差点撑不下去,就想动员他不干了,仔细想想咱是嗅着火药味听着枪炮声长大的人,知道他干上这行就不能讲报酬,总算勉强顶过来了。”凌尚前的妻子说。

去年中秋节前夕,县人武部到哨所慰问,为每名同志买了盒月饼,凌尚前舍不得吃拎回了家。多年来,他总是把上级给自己的那一份慰问品送到家里。

当晚,他没有和家人一起团圆赏月,为了祖国万家灯火明,凌尚前回到了他的哨位。逢年过节,哨所是更重要的防护期,家人早已习惯没有他在家团圆过节。

那天临别时,妻子打开月饼盒,非要他尝一个。凌尚前接过月饼把妻子揽入怀中说:“老婆,如果有来生我再回报你。”羸弱的妻子在他的怀里抽泣,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:“老凌,如果有来生我还做你的老婆,我要孝敬好老人带好孩子,让你为咱国家站岗放哨时少分心。”

听着妻子的话,凌尚前的心愧疚得一阵战栗。这么多年来,要不是妻子的苦苦支撑,孩子早已辍学,双亲恐怕也难活到80多岁啊!

34年的奋斗,英雄哨所旗更红

天池民兵哨所,是经受过血与火考验的钢铁哨所。1978年建哨至今,先后被广州军区授予“英雄民兵哨所”荣誉称号和被评为“先进边(海)防哨所”,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,二等功2次,三等功5次。

凌尚前是英雄哨所的见证人,更是续写辉煌的领头人。

凌尚前刚上哨所时,哨所不通水、不通电、不通路,两间狭小潮湿的营房,陡峭狭窄的巡逻路,哨员们战备执勤和日常生活异常艰苦。

80年代末,哨所任务有了调整,他也由普通哨员变成了副哨长,再后当了哨长入了党。当了哨长后,他常想的是如何让英雄哨所的旗帜更鲜艳。以哨为家,凌尚前把他人生中最宝贵、最年富力强的青春岁月献给了哨所这个“家”。

修巡逻路,凌尚前曾被毒蛇咬伤,昏迷一天多在黄泉路上走了一回。扩建营房,他带领哨员劈山挖土,肩挑背驮,3个月不离哨所一天。为以劳养哨、开展农副业生产,他和哨员们在半山腰开垦出了一亩多的梯田式菜地,从石旮旯里挖出了一口鱼塘。

2013年底,县人武部筹措资金改造哨所营房水电设施和避雷装置,凌尚前带着哨员包揽了除技术活外的全部工作,为部里节省资金4万多元,还提前完成了改造工程。

副哨长周健炜说:“我们常被哨长的奉献精神折服和感染,哨所干什么事都有凝聚力和战斗力。”

哨所从过去的“三不通”到今天的“三通四能”,处处见证着凌尚前的辛劳汗水与心血。然而,作为哨长的他,对哨所的建设与发展从不满足。

近年来,凌尚前还收集整理了三大本《防区戍边卫国史》《边疆兴边富民史》《哨所英雄光荣史》,一有空就和哨员们一起讲述这些历史故事,为哨员们不断筑牢爱祖国、爱边疆、爱哨所的精神阵地。他还经常组织开展军事技能、内务卫生、边防勤务知识与政策纪律规定、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知识等评比竞赛活动,激发哨员们忠诚守边的动力与活力。

针对边境形势任务变化,近年来他还带领哨员完善了防区执勤数据库、6类边境突发事件(非战争军事行动)预案。如今,哨所10名哨员人人能识图用图,能独立和联合完成观察警戒任务,掌握了多种日常巡逻执勤和处置突发事件技能。

2013年底,一位总部首长调研边情并视察这个哨所时,称赞“英雄哨所旗更红”,这是对凌尚前和他所在哨所的最高礼赞。

 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2008302    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-4512006001     网警备案号:45010302000154
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     24小时举报电话: 0771-5690995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广西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