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> 孝老爱亲 -> 正文
彭月珍
编辑:李冠宏    2015年03月30日 09:15

彭月珍

彭月珍是南宁市西乡塘区华强街道永宁社区永宁街华兴里路口“亚娃发廊”的理发师傅,她充分利用其擅长理发的优势,长年为邻家老人免费理发,义务照顾为五保户、孤家寡人、空巢老人,为老人提供送饭、买药、护理、清扫卫生等日常照料,被周边居民当成了自己的女儿,美称她为“亚娃”(在南宁白话中,亚娃是自己的子女的昵称),年近40岁的彭月珍担当居民的“亚娃”,已有20多个年头。她的感人事迹广为传播,被评为南宁市“孝老爱亲”道德模范。

义务理发20余年

彭月珍十几岁就学习理发,1978年,她开了“亚娃”发廊,这发廊开了多久,“亚娃”的好事也就做了多久。彭月珍凭着过硬的手艺、到位的服务、和蔼的态度、开朗的性格,留住了南宁市众多回头客,甚至北京、桂林等外地旅客都回到这里来理发,回头客、新顾客源源不断,忙得她不可开交。

为了能腾出时间帮老人理发,她的店里还请了自己的妹妹和一名理发师(人称 “小妹”)来帮忙。“小妹”在店里打工也有10多年了,也被她的奉献精神所感染,并参与到她的爱心行动中来。再加上“亚娃”的妹妹阿珍,3个人的日常工作除了理发洗发,还包括送饭菜给老人们。

在华兴里,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都享受过“亚娃”的义务理发。她的发廊每天上午10时营业,晚上11时关门,老人只要到店里说一声,她就请老人坐下来,免费洗头、理发。20多年来,社区里的孤寡老人陆续去世,“亚娃”的服务对象渐渐少了,但她仍然把这个服务坚持至今。

一家有饭几家吃

“亚娃”平时在店里吃饭,饭菜做好了,她并不动筷子,而是匀出一份饭菜,留着给孤寡老人送去。说起来,做一顿饭并不容易。“比如做苦瓜炒牛肉,要考虑到阿婆不吃牛肉,阿公不爱吃苦瓜……”“亚娃”说,由于要照顾老人的口味,一碟简单的苦瓜炒牛肉都得分别炒好,把老人的分量分出来后,再将剩下的合炒给自己吃。

除了送饭菜,“亚娃”还送药。在华兴里,有一位84岁的“空巢老人”廖超云,每逢天气变化总会咳嗽。“亚娃”就买了咳克灵、川贝口服液等药品放在老人家里,天气变化时总不忘提醒老人吃药。有一次廖超云老人拉肚子,“亚娃”担心老人总吃药会伤身体,便买了新鲜苹果洗净去皮,切片熬汤给老人喝,再给老人喝下霍香正气水。到了吃饭时间,“亚娃”给老人送去白粥时,再熬一次汤给老人喝。“这个方法很有效,老人家当天就好多啦。”“亚娃”骄傲地说。

2011年重阳节前夕,社区组织老人去喝早茶。但廖超云走到“亚娃发廊”门前摔了一跤。“没事吧!”“亚娃”放下立即放下手中的剪刀冲了出去,扶起老人。“没事,社区组织我们去喝早茶,这不正赶过去嘛!”看了老人安全地走了一段路,“亚娃”才放心回去工作。但“亚娃”晚上送饭过去时,发现老人脚趾头肿了一大块。“亚娃”立即用绵花帮老人包起来,用痛肿灵敷上几天后才消肿。

2009年,由于华强街道南伦社区酱料厂旧房子拆迁,有一位孤寡老人搬来华兴里6-8号暂时住下来。没过几天,“亚娃”已经知道她患有冠心病,而且有每天都坚持走路去喝早茶的习惯。见到老人能走能吃,“亚娃”只提供清扫卫生等方面的帮助。2010年有一天早上,“亚娃”发现老人没有去喝早茶。“是不是出什么事了?”“亚娃”带着疑问去看望老人,发现老人正晕呼呼地趟在床上。“发高烧了,我喝点开水,睡一觉就没事了。”老人对“亚娃”说。“亚娃”心里想:“有冠心病的老人哪能这样子熬?更何况现在是发烧?”于是拨通了朋友的电话,让他们送去医院。老人住院两天后,“亚娃”收到老人去世的消息。直至如今,“亚娃”还不知道老人叫什么名字。老人去世的消息给“亚娃”带来强烈的自责:如果老人生前能抽更多的时间去看她,早点发现她发高烧,也许老人就不会走得那么快了。

常常“吃力不讨好”

但“亚娃”也有“吃力不讨好”的时候。80多岁的老人刘其纷是孤寡老人,平常喜欢出门买些酒回家喝。有一年大年初一,“亚娃”像往常一样隔着屋门问候:“阿公,喝了两口吧!”却听到老人在屋里呻吟:“昨晚到现在腰骨一直痛得厉害,没法起来做饭菜。”“亚娃”立即跑到店里,拿了伤湿膏和饭菜送过去,把刘其纷老人扶起来一口一口地喂饭。之后连续5天,“亚娃”天天给老人贴药膏送饭菜。可由于生病,老人脾气不太好,经常责怪“亚娃”饭菜做得不好吃、日常用品摆放得不好等,“亚娃”只是笑笑,始终没吱声。

刘其纷老人家在巷口,周边邻居平常都把电单车放在老人那里。有一天放车的人多了,老人就发赌气地说:“你们把车乱放乱摆,等下我就拿刀来砍了。”“亚娃”当时没接过他的话头还是按照往常一样,寒暄几句就上班去了。中午开饭时间,“亚娃”拿来丰盛的饭菜还另外带了一瓶酒来给老人。“亚娃,送饭来了!唉哟,还有酒呢,其实不用买的,我这里还存有。”老人嘴上虽这么说,但脸上的笑容却遮掩不住他的喜悦。“亚娃”趁着老人高兴时说:“以后还拿刀来砍我们的车吗?如果你真砍了,你就没有好嘢(指饭菜)吃了。”老人双手抬起来左右摇晃,笑呵呵地对“亚娃”说:“不会了,不会了”。“亚娃”知道,老人有时会懵懂,所以一直没有怪老人,“照顾老人啊,有时像照顾小孩子一样,要人哄!”“亚娃”打趣地说。

陪伴老人走守最后的人生

很多老人都是在亚娃的照顾下,安然离世。在他们生命中最后的时光里,多了一名女儿。

2008年,从七星路搬迁过来的孤寡老人王阿婆在亚娃的发廊理发,诉说起自己无子无女的苦楚。亚娃听闻后,立刻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。知道老人患有心脏病、高血压,夜里睡不踏实,亚娃还经常晚上去看看他们。为此,王阿姨给亚娃专门配了自己家里的钥匙,方便亚娃探视。2009年,亚娃发现王阿姨病情加重,立刻将老人送到医院,并陪伴她走完了人生最后的里程。除了王阿姨,还有李阿伯等好几位老人。她陪伴他们一年、三年、五年,直至老人安然的离开。

“世界上最好的发廊”

“‘亚娃’特别热心,社区里的一些小事,她都代我们工作人员处理了。”永宁社区书记李春红提起这位“老邻居”赞不绝口。“这样的人少见咯。”、“照顾自己的父母都没有像她们那样照顾得那么好。”邻居都这样评价她们。“亚娃”平时帮助孤寡老人洗衣服、搞卫生、送饭菜和药品,还自掏腰包替他们找人修理水电、家具。周末时社区工作人员休息,“亚娃”便担任“临时工作人员”,处理一些琐事。

“亚娃”20多年如一日地照顾老人,也少不了一些爱心人士的支持。有一次,一名新顾客到店里理发,正逢午餐时间,阿珍打算吃完饭后再送饭给老人。“亚娃”说:“老人要按时吃饭,不然对肠胃不好,等剪完这个头发我就送过去。”这名顾客一听挺奇怪,便刨根问底地问起来。得知“亚娃”长年照顾孤寡老人后,她拿出100元钱交给“亚娃”:“理发的钱不用找了,剩下的给老人多买点菜吧。”

“小妹”起初并不太理解“亚娃”的义举:“当初觉得她很傻,但她总说好人有好报,现在还真是有点道理。”

“小妹”说的“好人有好报”,是因为每天没到营业时间,发廊门口总会有人等候理发,“亚娃”忙得几乎没有休息过。

家住南宁汽车总站的张大姐已经60多岁,但精神抖擞,手脚灵活,还染了一头金发,20多年来都在“亚娃”店里理发。张大姐说,来这里不光是为了理发,最重要的是来听听这里的事,见见这里的人,“这里是全世界最好的发廊了”。

 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2008302    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-4512006001     网警备案号:45010302000154
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     24小时举报电话: 0771-5690995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广西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